亚非种业

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

西蓝薹常见病害

作者: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 浏览: 发表时间:2022-08-31 14:26:00







西蓝薹常见病害



植物病原物,又叫植物病原菌或病原微生物,是包括细菌、真菌、病毒,类病毒等在内,经传播侵入植物后能引起疾病的传染性微生物或生物性病原媒介。植物病原物常能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,并使植物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,引起植物病害,危害植物健康,影响作物产量。








猝倒病

病原:瓜果腐霉属(Pythium)、 疫霉属(Phytophthora)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。

症状:出苗前染病,引起子叶、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,即为烂种或烂芽。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,后变为黄褐色缢缩变细如“线”样,子叶尚未凋萎,幼苗即突然倒伏。苗床湿度大时,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。

发病适温:病菌喜34℃高温(30~36℃),但土温15~20℃时繁殖最快,在8~9℃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。

发生规律:①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,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,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,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;②若苗床温度低,幼苗生长缓慢,再遇高湿,则感病期拉长,特别是在局部有滴水时,很易发生猝倒病。③苗期遇有连续阴雨雾天,光照不足,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。




立枯病(真菌病害)是青花菜、紫甘蓝的重要苗期病害。

病原:立枯丝核菌(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, 英文名Sheath Blight )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
症状:发病初期幼苗根茎部变黑或缢缩,潮湿时其上生灰白色霉状物,植株染病后,数天内即见叶萎蔫、干枯,继而造成整株死亡。定植后一般停止扩展。但个别田仍继续死苗。此外,该病还可表现为猝倒状或叶球腐烂。

发病适温:病菌生长适温为17-28℃,12℃以下或30℃以上病菌生长受到抑制。

发生规律:①随各种水,农具、带菌肥等传播;②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,腐生性较强,可在土壤中存活2-3年;③光照不足,植株抗病弱,阴雨多湿、土壤过黏、排水不良的低洼地、重茬地发病重;④播种过密、间苗不及时、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。




黑胫病(真菌病害)又称根朽病、黑根病等,苗期、成株期均可受害。

病原:黑胫茎点霉(Phoma lingam)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
症状:苗期染病子叶、真叶或幼茎均可出现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,茎基部染病向根部蔓延,形成黑紫色条状斑,茎基溃疡严重的,病株易折断而干枯;成株染病 叶片上产生不规则至多角形灰白色大病斑,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。

发病适温:病菌生长适温为20-28℃,20℃产生分生孢子,成为初侵染源。

发生规律:①在田间主要靠雨水或昆虫传播蔓延;②播种带病的种子,出苗时病菌直接侵染子叶而发病,后蔓延到幼茎,病菌从薄壁组织进入维管束中蔓延,致维管束变黑;③育苗期湿度大发病重,定植后天气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,该病易流行。




霜霉病

病原:生霜霉菌,属卵菌门真菌。

症状:全生育期可发生,主要危害叶片,多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发病,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,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,有时可蔓延到叶面。后期病斑枯死连片,呈黄褐色,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,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%~40%产量损失。

发病适温: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~10℃ ,适宜侵染温度15~17℃。

发生规律:①田间种植过密、定植后浇水过早、过大、土壤湿度大、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;②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;③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,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;④主要通过气流、浇水、农事及昆虫传播。




黑斑病(真菌病害)(又称褐斑病)

病原:芸薹链格孢(Alternaria brassica (Berkeley)Bolle Alternaria Japonica Yoshii),属半知菌亚门。

症状:下部老叶先发病,叶片病斑圆形,灰褐色至褐色,有或无同心轮纹,周围有黄色晕圈,病斑大小:直径2-6毫米(白菜)和5-30毫米(甘蓝)。茎和叶柄上病斑条形或梭形,暗褐色,凹陷,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,连接汇合成大黄斑,致使叶片变黄干枯。潮湿时斑面上均易长出黑色霉状物(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)。

发病适温:该菌可在0-35℃的温度下生长发育,适温17-25℃,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-25℃。

发生规律:①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;②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;③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,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;④环境条件适宜时,在病斑上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再藉风雨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发病环境均需高湿。




菌核病

浓密白色棉絮状菌丝(高湿状态),黑色鼠粪状菌核。

花椰菜菌核病(真菌病害)

病原:核盘菌,属子囊菌门真菌。

症状:初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,引起叶球或茎基部腐烂,但不发生臭恶,在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黑色鼠粪状菌核。采种株(大白菜、小白菜、萝卜)多发生在终花后期,为害叶、茎及种荚,以茎部受害最重。一般先从衰老叶片边缘或叶柄开始发病,水渍状,浅褐色,并从叶柄向茎部蔓延,引起茎部发病,病斑初呈水渍状,稍凹陷,浅褐色至白色,斑面生白色棉絮状菌丝(高湿状态),最后茎秆腐朽,呈纤维状,茎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。

发病适温: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温度为0-30℃,20℃为最适。子囊孢子0-35℃均可萌发,适温5-10℃,经48小时后,孢子萌发率可达90%以上。

发生规律:①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在种子间越冬,在春秋两季多雨潮湿,菌核萌发,产生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;②病菌借气流传播,病健株接触也能传播;③寒流来得早、持续低温时间长、连续阴雨天多、地势低洼易积水、排水不良、经常大水漫灌、田间种植密度过大、田间郁闭、通风透光性差;④氮肥施用过多都会加重病情。




黑腐病

一般与十字花科连作,或高温多雨天气及高湿条件,叶面结露、叶缘吐水,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。此外,肥水管理不当,植株徒长或早衰,寄主处于感病阶段,害虫猖獗或暴风雨频繁易发病重。

病原: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,属细菌。

症状:主要为害叶片和球茎,子叶染病呈水浸状后迅速枯死,真叶侵染引致叶缘发病,从叶缘开始形成向内扩展的“V”字形枯斑,病菌沿脉向下扩展,形成较大坏死区或不规则黄褐色大斑,病斑边缘叶组织淡黄色。从伤口侵入的,可在叶部任何部位形成不定形的淡褐色病斑,边缘常具黄色晕圈,病斑向两侧或内部扩展,致周围叶肉变黄或枯死。病菌进入茎部维管束后,逐渐蔓延到球茎部或叶脉及叶柄处,引起植株萎蔫,至萎蔫不再复原,剖开球茎,可见维管束全部变为黑色或腐烂,但不臭,干燥条件下球茎黑心,严重的西兰花叶缘多处受侵,造成全叶枯死或外叶局部或大部腐烂。

发病适温:适温20~30℃高温高湿环境。

发生规律:①病菌在种子上或病残体内遗留在土壤中或在采种株上越冬;②带病种子,幼苗出土时依附在子叶上的病菌从子叶边缘的水孔或伤口侵入,引起发病;③成株叶片染病,病原细菌在薄壁细胞内繁殖,再迅速进入维管束,引起叶片发病,再从叶片维管束蔓延至茎部维管束,引致系统侵染;④随病残体碎片混入或附着在种子上,致种外带菌,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8个月,进行远距离传播;⑤在田间主要通过病株、肥料、风雨或农具传播。




细菌性黑斑病

高温多雨天气及高湿条件,叶面结露、叶缘吐水,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。此外,肥水管理不当,植株徒长或早衰,寄主处于感病阶段,害虫猖獗或暴风雨频繁易发病重。

病原:丁香假单胞菌斑点致病变种(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假单胞菌),属细菌。

症状:西兰花、紫甘蓝叶、茎、花梗、种荚均可染病,叶片染病 初生大量小的具淡褐至发紫边缘的小斑,直径很小,大的可达0.4厘米,当坏死斑融合后形成大的不整齐的坏死斑,可达 1.5~2厘米以上,病斑最初大量出现在叶背面,每个斑点发生在气孔处。病菌还可为害叶脉,致叶片生长变缓叶面皱缩,进一步扩展;湿度大时形成油渍状斑点,褐色或深褐色,扩大后成为黑褐色,不整形或多角形,似薄纸状,开始外叶发生多,后波及内叶;茎和花梗染病,初为油渍状小斑点,后为紫黑色条斑,荚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,略凹陷。

发病适温:发育适温25~27℃,最高29~30℃,最低0℃。

发生规律:①田间种植过密、土壤湿度大、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;②暴雨天气过后最易发生,且病情较重;③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;④田间借风雨、灌溉水、农具传播,由气孔或伤口侵入;⑤主要在甘蓝,松花菜莲座期至结球期侵染。




软腐病

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,还侵染茄科、百合科、伞形花科及菊科蔬菜。久旱暴雨,高温厌氧环境易发生,且发病极重。

病原: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,属细菌。

症状:一般始于主花薹采收期,一般是高温高湿的季节,从伤口侵入,产生白色菌脓,接触有粘滑感,严重的全株腐烂,病部散发出恶臭味。

发病适温: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5~30℃,最高40℃,最低2℃。

发生规律:①通过雨水、灌溉水、带菌肥料、昆虫等传播,从菜株的伤口侵入;②软腐病菌从青花莱、紫甘蓝幼芽阶段起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可由根毛区侵入,潜伏在维管束中或通过维管束传到地上各部位,在遇厌气性条件时才大量繁殖引起发病,称之为潜伏侵染;③由于软腐病菌寄主广,经潜伏繁殖后,引起生育期或贮藏期发病,该病从春到秋在田间辗转为害;④其发生与田间害虫和人为或自然造成伤口多少及黑腐病等有关;⑤西兰花的自然裂口、虫伤、病痕及机械伤等伤口是该病侵入主要途径;⑥生产上久旱遇雨,或蹲苗过度,浇水过量、地下害虫多都会造成伤口而发病;⑥反季节栽培时遇高温季节发病重。




注:药品的使用浓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降低;菌药使用间隔期一般在7-15天;同种药品每季使用不超过3次;含有金属离子的药品不建议混合使用;广谱杀菌剂复配其他针对性药物,效果较好。










西蓝薹常见病害
植物病原物,又叫植物病原菌或病原微生物,是包括细菌、真菌、病毒,类病毒等在内,经传播侵入植物后能引起疾病的传染性微生物或生物性病原媒介。植物病原物常能干扰植物正
长按图片保存/分享
0
你的喜欢,就是我坚持写下去的能量器
好文推荐
已有0人推荐
文章推荐
图片展示
公众号

亚非种业

 

走进亚非    |    产品中心    |    亚非动态   

栽培技术    |    田间展示    |    联系我们

亚非种业    电话:027-88393136 027-88393338

亚非种业    QQ:210700186

亚非种业    邮箱:yafeiseed@163.com

亚非种业    传真:027-88393338

亚非种业    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阅马场顺民大厦C座1902室

亚非种业

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 @ 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二维码
置顶
联系方式
热线电话
027-88393136 027-88392899
上班时间
周一到周五
E-mail地址
yafeiseed@163.com
二维码
二维码
扫码关注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
鄂ICP备20013507号-1